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审核评估  教务教学  研究生培养  科学研究  实验中心  招生就业  学生工作  党团工作  下载 
教务教学
 学籍管理 
 教学计划 
 考务管理 
 课程安排 
 课程建设 
 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教务教学>课程建设>正文
示范引领、携手共进——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教学示范公开课活动
2025-03-24  

为营造教师互帮互学氛围,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3月21日上午,学院在紫薇园校区药生大楼322教室举行教学示范公开课观摩活动。本次《基因工程》公开课由生物制药教研室朱杏丽博士主讲。学院副院长何刚、教学科研管理科科长王萍兰与来自生物制药、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四个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参加了公开课观摩活动。

朱博士主要讲授了《基因工程》课程中关于“DNA聚合酶的类型”的内容。朱博士首先以上一节课后问题完成情况进行导学,接着利用思维导图介绍了DNA聚合酶的类型,结合丰富的案例重点讲解了不同DNA聚合酶的活性。授课过程中,朱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知识储备丰富、教态自然、讲解深入浅出,对课程重难点的把控到位,思政元素融入自然,课堂活动丰富,与学生形成很好的互动氛围,取得非常好教学效果。

授课结束后,在生物制药教研室的青年教师进行了研讨互动交流。以下是部分参加观摩老师的心得体会。

张立莎:朱杏丽老师这堂以提问为主导的互动式课堂令我耳目一新。朱老师通过精巧的问题链引导思维,从DNA复制的每一个环节出发,把知识点转化为开放性讨论。这种启发式教学突破了传统单向灌输模式,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课堂气氛活跃。尤为可贵的是朱老师的适时点拨,化解学生的知识误区,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王翰琨:听完《基因工程》教学示范公开课,我深受启发。朱老师以“DNA聚合酶”为核心,通过阐述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酶活性差异,结合DNA复制过程的图片演示和讨论,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采用“问题链+实验推演”模式,例如通过“PCR为何选用Taq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酶的热稳定性特征,充分激活思辨能力。本人深刻体会到精准设计知识锚点、善用可视化工具对提升课堂效能的重要性,未来将在自身教学中强化知识迁移与情境创设,助力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网络。

黄捷:今天有幸听朱杏丽老师讲授了基因工程这门课程。朱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因工程需要用到的几种工具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区别。教学方法让同学们温故而知新,并在课中和课后布置作业,让同学在课中作答,增加了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次听课我学习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此次教学示范公开课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借鉴、交流研讨的平台,提供了共同学习成长的机会,得到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对学院营造教书育人良好氛围、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讯员:王萍兰

初 审:何 刚

终 审:邓海波

关闭窗口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九江学院紫薇园校区 邮政编码:332000 电话:8554185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