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微生物技术应用微专业整合了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学科、专业的资源,结合生物、农业相关企业生产需求,立足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江西省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和庐山生物与医药现代产业学院等平台,构建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模式下的行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及行业的发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能力技术过硬、勇于创新实践的高素质微生物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通过对食药用菌藻资源与微生物菌剂的系统性开发、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微生物学前沿应用进展的全面学习,提升学生在微生物资源开发及生产技术领域的理论认知水平,同时强化其专业技能培养。微生物技术应用微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学缘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现有专任教师10人,均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微专业开展过程中还将聘请合作单位的行业专家进行实践教学和行业发展动态指导。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微生物技术在生物与农业相关行业和领域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领域发展前沿动态,了解岗位需求。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行业企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食药用菌藻、微生物菌剂等生物医药资源开发技能,熟悉生物药物的微生物发酵制备与纯化方法。了解微生物技术在生物与医药和农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进展。培养具备从事生物、医药、农林等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学分与结业要求
学制1年,共12学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九江学院微生物技术应用微专业学习证明书。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共设置5门课程(共192学时,其中理论88学时、实践104学时)。独立开班,每学期集中在周六、周日上课。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开课 学期 |
周学时 |
起止周 |
授课单位 |
讲授 |
实践 |
线上 |
线下 |
应用微生物前沿进展 |
1.0 |
16 |
16 |
0 |
16 |
0 |
考查 |
2025-2026(1) |
2 |
2-9 |
药生 |
食药用菌藻资源开发 |
3.0 |
48 |
16 |
32 |
0 |
48 |
考试、操作考核 |
2025-2026(1) |
4 |
2-13 |
药生 |
生物学数据统计与作图 |
2.0 |
32 |
16 |
16 |
0 |
32 |
考试、考查 |
2025-2026(1) |
4 |
3-10 |
药生 |
微生物菌剂开发与应用 |
3.0 |
48 |
16 |
32 |
0 |
48 |
考试、操作考核 |
2025-2026(2) |
4 |
1-12 |
药生 |
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 |
3.0 |
48 |
24 |
24 |
0 |
48 |
考试、操作考核 |
2025-2026(2) |
4 |
1-12 |
药生 |
总计 |
12 |
192 |
88 |
104 |
16 |
176 |
|
|
|
|
|
五、课程简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简介 |
1 |
应用微生物前沿进展 |
本课程以讲座的形式,每次课为一个专题,主要包括微生物资源开发、微生物产品生产技术等内容,具体由课程组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方向进行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独立检索、综述微生物应用相关的某个领域的研究进展的能力。 |
2 |
食药用菌藻资源开发 |
本课程旨在介绍食药用菌和藻类的分布、药用价值及其开发的科学。课程涵盖食用药用菌菇的营养成分、栽培技术;药用藻类的分类、分布、药用成分的开发情况。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企业见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食药用菌藻的种类、药用成分、药用菌藻的栽培技术等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支持。 |
3 |
微生物菌剂开发与应用 |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中的主要有益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方面的应用研究。指导学生分离鉴定具有肥料效应或拮抗病原菌的土壤微生物,带领学生开发微生物肥料和菌剂。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企业见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从土壤中分离解磷解钾固氮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
4 |
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 |
本课程主要介绍微生物发酵与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及最新的发展成果。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企业见习相结合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微生物合成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相关行业的岗位从事生物药物生产工作。 |
5 |
生物学数据统计与作图 |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据统计分析能力,运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熟悉生物学研究常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指导学生使用WPS表格、GraphPad Prism、OriginLab、R语言与ggplot2进行图表制作,通过分组汇报交流培养学生整理、展示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将来开展毕业论文和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
六、教学团队简介
姓名 |
出生年月 |
学历 |
职称 |
职务 |
主要从事专业 |
授课课程 |
所在单位 |
杨义文 |
1988.11 |
博士 |
讲师 |
教研室 主任 |
微生物生物技术 |
应用微生物前沿进展 |
药生学院 |
陈晔 |
1966.03 |
硕士 |
教授 |
重点实验室主任 |
菌物资源学 |
食药用菌藻资源开发 |
药生学院 |
江慎华 |
1973.04 |
博士 |
教授 |
重点实验室主任 |
食品科学 |
应用微生物前沿进展 |
药生学院 |
张炳火 |
1968.12 |
博士 |
教授 |
教师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菌剂开发与应用 |
药生学院 |
李同建 |
1982.01 |
博士 |
教授 |
教研室主任 |
植物资源学 |
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 |
药生学院 |
查代明 |
1985.09 |
博士 |
副教授 |
教师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菌剂开发与应用 |
药生学院 |
杨建远 |
1979.07 |
博士 |
副教授 |
教师 |
食品微生物学 |
应用微生物前沿进展 |
药生学院 |
白姣姣 |
1990.08 |
博士 |
讲师 |
教研室副主任 |
遗传学 |
生物学数据统计与作图 |
药生学院 |
吴祖林 |
1992.04 |
博士 |
讲师 |
教师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 |
药生学院 |
张永 |
1994.12 |
博士 |
讲师 |
教师 |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生物学数据统计与作图 |
药生学院 |
七、招生对象及选拔方式
(一)招生计划
2025年招生人数为20人,最低开班人数20人。
(二)招生对象及要求
面向全校范围内大三阶段的本科生,有理工科背景,先修读过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课程。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纪记录,学有余力,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
(三)选拔方式
在线文档二维码填表报名,审核后择优确定微专业录取名单。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电话:15623233109;地点:药生学院307
王老师;电话:07928552912;地点:药生学院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