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专业设置  教务教学  科学研究  实验中心  招生就业  学生工作  党团工作  院内下载 
首页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人民日报:生态经济 浔梦兴村 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队 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2022-07-06 邓海波  人民日报客户端

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为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建了“生态经济·浔梦兴村”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由专业指导老师带队,前往武宁县长水村,对当地的生态产业进行实地调研和技术帮扶,认知乡村基础建设、生态发展和经济产业等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以生物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坐落在武宁县武陵岩北山下的“全国林改第一村”——长水村,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3.7%,生态环境极佳。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经济·浔梦兴村”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于6月30日奔赴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开始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服务队在罗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长水村村委的密切配合下,重点围绕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开展深入调研和科技助力。

45623465.jpg?x-oss-process=style/w10

(一)党建引领,发展三大绿色产业

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经济·浔梦兴村”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走进长水村,长水村党总支书记肖光成代表长水村欢迎服务队的到来,他表示:“我们长水村热烈欢迎九江学院的同学来实地调研,同学们要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走进田间地头,亲历感受党的振兴政策,亲眼目睹产业振兴的伟大成果。”而后带队老师和队员们在党群服务中心与罗坪镇纪委书记刘金国等镇、村干部在科普宣传室会谈,切实了解到,罗坪镇利用良好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民宿产业三大绿色产业。当地党员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按照发展模式划分了旅游产业“党建+旅游”、生态产业“党建+生态”两个临时党小组。

(二)党建引领,林权改革创新风貌

夯实党建引领核心,罗坪镇党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鲜明导向。以组织引领为抓手,把村党(总)支部建成统领乡村振兴的“龙头”,选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吸引致富带头人党员卢咸锋、谢红江加入村“两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建统领发展的强大合力。

2007年,原国家总理温家宝同志亲临长水村视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林改经验。服务队在村委副主任卢咸锋的带领下,参观林权改革成果示范展厅,了解到从前当地群众“靠山吃山”,那时候的“吃”法,见竹木就砍,无论新旧;见茅草就毁,无论老嫩;见动物就捕,无论大小……这种“斩草除根”“断子绝孙”的“吃”法,给山区生态环境留下了日趋严重的斑斑伤痕。这些年,当地人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也赢得了“金山银山”,“靠山吃山”的“吃”法也正在悄然变化。千年红豆杉与悦山居正是长水村开发的旅游景区,也正是长水村的新“吃”法。

(三)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林下经济菌草园,科技助力产业兴。服务队一行来到林下经济试验基地,该基地是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九江市真菌资源保育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之一。

通过专业指导老师陈晔教授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菌草园”采取以林为主、农林复合共赢的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它高效利用树荫下空闲地种植菌菇,通过菌菇生长余料为树木补给养份,改善土壤营养度,从而促进树木生长;树木良好生长,又为菌类营造了适宜小环境,由此实现生态循环链。基地生产的菌菇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服务队进行了现场采摘和加工体验,做到“尝深山仙菇,忆长水相思”。

在基地旁,九江市真菌资源保育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和学院的省级、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们与罗坪镇政府共同建设了长水林下经济科普馆和研学体验馆,服务队在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学与实践互动,寓教于乐,使调研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也增强了体验感。

为进一步助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志愿服务队专业指导老师陈晔教授为当地村民开展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科普讲座,主要从食用菌生长特点入手,对人工食用菌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究,介绍了食用菌的生长特性,人工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便为人工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优化应用提供良好的借鉴。通过食用菌栽培技术讲座,让种植户们完善了经验和技术的不足,逐步向职业农民转型,掌握食用菌生长的基础知识和栽培技术,并实际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同时开展了《毒蘑菇防控》科普讲座,向村民分别介绍了什么是毒蘑菇,毒蘑菇毒性及中毒的类型和毒素,识别毒蘑菇的误区,怎样分辨识别毒蘑菇,毒蘑菇中毒的处理方法等等,提醒广大村民食用野生蘑菇有风险,请珍爱生命,勿食毒蘑菇!

(四)党建引领,不负青山力换金山

服务队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访长水村因地制宜创办的集体生态循环产业园,其占地1000余亩,分四个园区,即生态果园、蜂蜜园,循环产业园、菌草园,主要发展林下经济。园内有鱼草种植区、鱼菜共生大棚、羊肚菌种植大棚、八卦鱼池等,这些循环体系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也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队员王俊雅表示:“生态循环产业园实现了生态共生、循环共生,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融合、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集体发展与群众致富融合,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以生态循环进行产业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

“游蜂酿蜜窃香归,金屋无人风竹乱。”服务队队员们来到长水生态循环产业园中的蜂蜜园,工作人员打开蜂箱向同学们展示,同时讲解了蜂蜜园产品的制作流程。队员们表示,蜂蜜园在酿制蜂蜜为原产品的同时,开放园区以供参观,形成了产业景区的品牌效应,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了解,长水村已规划的林地1000多亩,目前已种植灵芝、茶树菇、虎奶菇、鹿茸菇等400余亩,年产值500万元,可以安排就业人员200余人,每年人均增收可达2万元。近年来,武宁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发展了乡村振兴产业,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五)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红色文旅

长水村巧用“党建+旅游”的模式,在这有着千年历史的红豆杉古树下,着力打造“三红”党史微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播撒红色种子。悦山居的创始者卢咸峰,在外地创业成功,几年前受邀回到家乡,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在武陵岩下的长水七里溪自然村投资打造了悦山居康养度假区,带领了该地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使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富裕,使国家更加快速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

在与卢咸峰的访谈中,服务队了解到,在创业初期,卢咸锋并没有多大的信心,在他一筹莫展之际,村支书肖光成的一通电话,为他送来了一场及时雨。“资金你放心,农行现在针对咱们村民推出了多种助农贷款和惠民政策,我们村和武宁县农行建立合作关系,为我们整村建档,发放贷款。”就这样,卢咸锋获得了第一笔创业资金,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建设。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农行武宁县支行为“悦山居”公司发放了用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人居环境,助力农业农村生产的专项资金,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卢咸锋表示:“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要发展,要振兴,就要走绿色路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完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让长水富起来,让村民吃饱饭。”

(六)党建引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为进一步了解长水村如何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服务队通过与长水村村民交流,了解到该村依托金融机构产业的扶持政策,新建立以高价值食用菌为主要产品的乡村振兴产业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规划菌菇种植400亩(种植种类包括茶树菇、虎奶菇、药用灵芝、樟芝、赤松茸、毛笋菇、鹿茸菇、灰树花、黑皮鸡枞),菌种生产厂房5亩,溪水鱼养殖10亩,鱼菜共生10亩(大棚),果树50亩,预计每年经济效益可达500万元。队员们感慨道,设立依托金融机构产业扶持政策为乡村振兴助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生动体现,此种做法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保护好了身边的“绿水青山”就是抱紧了自己的“金山银山”。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来到武宁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同学们通过参观和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生态中心通过生态信贷助力百姓创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平台上线后,实现收储各类生态资源4.9万项(条),闲置土地1.83万亩,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使民宿、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生态经济得到良好发展。

沃土厚植万木兴,匠心耕作百财聚。此次“三下乡”志愿活动加深了服务队的青年学生们对长水村产业结构、产业类型的了解,深刻领悟了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和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清楚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

队员杨涛表示:走进长水村,处处是青山绿水,乡村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民宿产业等无一不体现了长水村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给老百姓带来的真切帮助和好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努力进取,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迎接每一份工作,用个人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审签:郑少忠

关闭窗口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浔阳东路320号 邮政编码:332000 电话:8554185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